第六屆海峽兩岸地震科技研討會 謹訂於2009年2月16、17日在日月潭大淶閣舉行 住宿交通請自理(可參考下列相關資訊)
線上報名(請按我)
與會人員(請按我)
(大陸代表與講者)
姓名
現任職單位
職稱
陳建民
中國地震局 海峽兩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
局長 名譽主任
何振德
中國地震局人事教育科技司 海峽兩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
司長 副主任
杜 瑋
中國地震局震害防禦司
副司長
趙 明
中國地震局國際合作司 海峽兩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
副司長 秘書長
王 劍
調研員 副秘書長
陳運泰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名礜所長/研究員 名譽院長/教授
高孟潭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丁志峰
徐錫偉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 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
副所長/研究員 副主任委員 主任委員
冉勇康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學會評定委員會 中國地震學會
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主任 理事
甘衛軍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任金衛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所長
王曉青
副主任/研究員
江在森
室主任/研究員
孫柏濤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戴君武
張曉東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聞學澤
四川地震局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研究員 客座研究員
黃劍濤
廣東地震局 廣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
局長 副會長
(台灣代表與講者)
陳朝輝
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教授 理事長
顏宏元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副教授 秘書長
溫國樑
教授 監事
張文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科學發展處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研究員 監事
王乾盈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
教授
黃柏壽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陳于高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教授 理事
林正洪
研究員兼副所長 理事
余水倍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陳文山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劉正彥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羅俊雄
台灣大學 台灣大學土木系
特聘教授 教授
蔡克銓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主任
許樹坤
教授兼系主任所長 理事
黃蕙珠
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王錦華
馬國鳳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 國科會自然處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教授 主任 理事
王維豪
吳逸民
副教授
蕭乃祺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觀測課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課長 理事
趙 里
副研究員
議程資訊(請按我)
議 程
09:00~09:15
開 幕 (陳朝輝理事長、陳建民局長致詞)
09:20~09:50
512汶川Mw7.9地震破裂特徵及其成因分析
09:50~10:20
台灣大地動力學TAIGER實驗及台灣海峽研究議題
10:20~11:00
交 誼時 間
11:00~12:00
主持人:陳運泰院士
11:00~11:15
汶川8.0級地震發生的歷史與現今地震活動背景
11:15~11:30
汶川大地震的時空破裂過程
11:30~11:45
汶川地震餘震分佈和介質結構研究
11:45~12:00
汶川地震及其相關問題探討
12:00~13:30
午 餐
13:30~15:00
主持人:陳朝輝教授
13:30~13:45
九二一地震十年後的台灣地震學研究新貌
13:45~14:00
地震地質學與斷層運動學
14:00~14:15
集集地震對台灣造山運動之省思
14:15~14:30
台灣GPS連續觀測網及地殼形變之時空變化
14:30~14:45
台灣地區活動斷層的古地震研究
14:45~15:00
集集地震與汶川地震前之電離層時空異常
15:00~15:30
15:30~16:45
主持人:孫柏濤副所長
15:30~15:45
汶川8.0地震前區域地殼運動與應變積累背景
15:45~16:00
青藏高原北部東昆侖斷裂現今構造變形與汶川地震孕育發生
16:00~16:15
龍門山斷裂帶古地震及復發特徵初步研究
16:15~16:30
龍門山地區地震危險性和地震區劃
16:30~16:45
遙感震害定量化初步研究及其在汶川地震中的應用實例
17:30~
歡 迎 晚 宴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09:00~10:15
主持人:任金衛所長
杜瑋
減輕地震災害中的標準化問題
09:15~09:30
廣東省地震速報問題的解決方案
09:30~09:45
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的現狀與發展
09:45~10:00
汶川8.0級地震工程結構震害初步分析
10:00~10:15
5.12汶川Ms8.0級地震房屋建築震害
10:15~10:45
10:45~11:45
主持人:林正洪副所長
10:45~11:00
地震之災害及其防範對策:從工程面探討
台灣九二一震災後地震工程研究與落實
2006屏東地震的板塊介面幾何層析
花蓮地區之淺層波速度構造探討
主持人:陳于高教授
熱壓作用對集集大地震震源之應力—位移函數的影響
地震總能的能量分佈:以1999集集地震為例
Friction Rheology of the Chelungpu Decollement Inferred from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of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Using Initial P Waves
台灣地震速報系統於921地震後之發展
在三維速度結構中快速確定中小地震的有限源特性
15:30~17:30
綜合討論 (王乾盈教授、陳運泰院士)
晚 餐
住宿資訊(請按我)
交通資訊(請按我) (參考自大淶閣交通指南網頁)
會中備有茶點、中餐與晚餐